司承年缓缓起身:“朕的江山,靠的是吏治清明、百姓安乐,不是靠后宫多几个女子争风吃醋。皇后主持女学,兴农桑,利商贾,功绩昭然。尔等不看她为炎国做了什么,只盯着她的肚子,这就是所谓的‘为社稷着想’?”

        刘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青白交加。

        首辅见御史无话可说,便立即进言:“陛下,皇后娘娘为江山社稷已付出巨大精力,若是无子嗣继承,那所有的努力便难以延续。”

        首辅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紧接着出列,语气恳切:

        “陛下,首辅所言非虚。皇后娘娘的功绩,满朝文武有目共睹,可这江山终究需要血脉传承。就算陛下念及与皇后的情谊,不愿纳妃,至少也该选几位才人入宫。将来若有子嗣,便可过继给皇后,既全了陛下与皇后的情分,也能让国本得以稳固,岂不是好?”

        兵部尚书也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附和:“臣附议!想当年先皇在位时,后宫虽有佳丽三千,但太子之位最终还是落到了陛下头上。可见子嗣多寡,关乎国祚延续。就算皇后娘娘暂无身孕,让其他女子为皇家开枝散叶,将来把孩子交给皇后教养,那孩子身上照样有皇家血脉,也能认皇后为母,何乐而不为呢?”

        几位年纪稍长的勋贵也纷纷点头,其中一位侯爷颤巍巍地说:

        “陛下,老臣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因无嗣而引发的祸乱。当年七王之乱,不就是因为景帝子嗣单薄,才让那些藩王有了可乘之机吗?如今陛下正值壮年,若能早做打算,多选些品行端正的女子入宫,哪怕只是为了留下子嗣,将来过继给皇后,也能让天下人安心啊。”

        更有甚者,一位来自江南的御史直言:“陛下,臣听闻江南有不少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知书达理,更懂得相夫教子。若是能选入宫中,将来诞下皇子,交给皇后娘娘悉心教导,定然能成为栋梁之材。到那时,皇后娘娘既有养子承欢,陛下也有子嗣可继,这才是真正的两全其美啊。”

        一时间,朝堂上劝进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些原本沉默的官员,也纷纷被说动,觉得让其他女子生了孩子给皇后养,既不伤害陛下与皇后的感情,又能解决子嗣问题,实在是个妥当的法子。

        他们一个个眼巴巴地望着司承年,盼着他能回心转意。

        司承年猛地一拍龙案,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