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就有了李素佳穿越回过去,试图改变因果、拯救刘翰洋的举动。
一是出于现实考虑,自伯顿爵士牺牲后,刘翰洋得到了他实验室的大量资料和科研成果,也曾经利用他的黑洞理论,成功制造出了一个微型黑洞去对付泰伯星人,而且取得了成功。
因此,在全人类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得到伯顿爵士真传的刘翰洋是目前仅有的实现木星褐矮星化的不二人选。
其二,李素佳也是出于私心,拯救曾经的挚爱刘翰洋是她的精神与内核的双驱力,自周芸牺牲后,她对刘翰洋的爱就愈发强烈起来。
公私并济之下,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就成为了她的执念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可天不遂人愿,具体说来是宇宙的因果律不允许她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起码在人类所处的这个三维世界和现有的科技水平之下是不允许的。
其实,原本解决木星褐矮星化难题时是有两套并行的方案,除了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外,还有一条就是利用mR影像再建系统还原伯顿爵士在草拟那份笔记时的原始场景。
该场景被还原后,即可清晰地了解伯顿爵士所假想的向类木星型星体内部发射一个小型黑洞,从而实现未达到最低临界质量要求的此类星体快速完成褐矮星化进程的所有构思。
当然,伯顿爵士的假想并未能给出这个小型黑洞的具体参数,但只要掌握了他的原始构思,就能为下一步工作带来希望。
届时,技术人员可向80年前、伯顿爵士草拟笔记的那个时空场景发射一组堪称幽灵粒子的中微子,该粒子以中微子耦合量子通讯粒子的形式穿透时空壁垒,继而实现过去与现在时空的即时对话,采用向伯顿爵士提问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答案。
即,究竟向现在拥有8.3倍木星质量的木星内部发射一个多大质量的黑洞,即可实现该星体快速完成褐矮星化或亚红矮星化的进程,变成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
这个方案并没有被李素佳舍弃,而是与她穿越回过去、拯救刘翰洋的行动几乎并行展开,只不过其影响力和关注程度并没有李素佳所主导的穿越行为那么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