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窗小说 > 都市小说 > 归妹 >
        唉!正叹气,却不小心绊在了砖缝里,打个趔趄便摔倒下去,乌纱滴溜溜飞出几尺远。小莫连忙拣了递还给他。而程亦风只是一边揉着腿一边摇手推拒那官帽:“挑起了战火,不知会有多少士兵和百姓无辜惨死……我何颜以对天下?”

        “老弟!”传来了臧天任的声音,“容老哥哥岔两句——”他其实是宴会散后就到程亦风家里来等着了,想看看老友几时起程,自己也好饯行。因为程亦风迟迟未回,所以他一直等在书房里,听到了这边的声音才走出来,正好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方才在书房里看到你写的条幅——‘勇夫识义,智者怀仁’,这八个字写的实在是好,方正饱满遒劲有力。老弟你素爱行草,这样的大字楷书还真是难见呢!”臧天任道,“如果愚兄没有记错,这是老弟你回京到兵部上任时写的吧?”

        这话不着边际,程亦风困惑地点了点头。

        臧天任道:“勇夫识义,智者怀仁。老弟既写这八个字,必然是想以之鞭策自己。我辈读圣贤之书,自然最看中‘仁义’,不过你万万不可忘记,这八个字并非‘莽夫义气,妇人之仁’。你怜惜百姓,常说‘攘外必先安内’。但时局不断变化,每一种局面下最行之有效的‘怜爱’百姓之发也因随之而变化。落雁谷之役刚结束时,我军士气低落,国内百姓也怨声载道,奖励耕织,修养生息,是上上之策。至于现今,既然‘内’已‘安’,何不‘攘外’?岂不知樾人有心吞食天下,战乱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是等人打上门来了再抵抗,还是先发制人将鹫鹰扼杀在羽翼未丰时,哪一种更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你岂权衡不出?若能以今日一战震慑樾寇,换来十年哪怕仅仅一年的安宁,岂不强过苟安一个月或者最多两个月?”

        程亦风万没有想到好友竟然站在公孙天成一边,懊丧地抱怨道:“是,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由得我说不打仗么?总归这一次血流成河,我程亦风是逃不了这千古骂名了!”

        “我正是要和你说说这个骂名!”臧天任道,“你我二人相交多年,你的想法老哥哥还能不了解么?在你看来,虽然伤亡少比伤亡多好,但没有伤亡那才是最好——且不论这是否可能,老哥哥提一句,你扪心自问——你常指责冷千山他们为了自己多立战功置百姓生计于不顾,但你自己一味地计较自己‘何颜以对天下’,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么?”

        难道一直以来自己竟存着如此私心?一字一句,都像小锤子一样重重敲在程亦风的心里。不,不可能!他决没有这样的想法!“臧兄!”他激动道,“我过去是个流连于花街柳巷的书生,将来老了,也不过是个采菊东篱的农夫,虚名对我有何用?我是否‘愧对天下’,其实是看是否愧对自己的良心。”

        “虽然,”臧天任看了公孙天成一眼,“公孙先生用这样的手腕逼你出兵实在也有些过分。但是,你抗击樾寇哪里违背良心了?”

        “我……”程亦风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找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